黄健翔:利物浦有望冲双冠,皇马最大的难题就是姆巴佩怎么用
2024-11-28
曼联球迷提起贝隆总是充满遗憾,习惯把阿根廷巫师的迷失归结于所谓的“水土不服”,时隔二十多年再回看这段往事,却发现这里的事情并不简单。
高薪引进贝隆其实是弗格森改革计划的重要步骤,而阿根廷人的高开低走则标志着这次改革的失败,进而在战术上裹足不前的曼联在03-04、04-05、05-06三个赛季遭遇了小低谷期,三年无缘英超冠军,欧冠两次十六郎甚至在05-06无法小组出线。
当我们身处长达十余年的曼联低谷期之中,就会对“贝隆改革”有更深刻的认识,既会惋惜贝隆无法展现天赋,也会感叹弗格森未雨绸缪推动改革的睿智。
01 盛世阴影,精准点将
弗格森重金引入贝隆,有着他精心的考量。
1999年豪取三冠王之后,曼联对英超的统治依然稳固,红魔仍然以传统的英式平行442站位为主,以“两翼齐飞”战术为核心,携称霸欧陆的威势统治英伦。可是以美丽足球为招牌、坚持大陆化坚持技术化改革的阿森纳已经开始崛起。
在当时看来,即便不调整核心阵容或战术体系,曼联依旧是英超的顶级豪门。然而,这一优势并未能延续到欧洲赛场。
在欧冠舞台上,曼联的局限性逐渐显露,技术能力不足的短板已经很难用强大的冲击力来掩盖了。球队赖以成名的两翼进攻——吉格斯和贝克汉姆这两位边前卫,在面对欧冠赛场上更具针对性的防守时,往往无法再像在英超那样轻松自如地将球送入禁区。
与此同时,中路的斯科尔斯和基恩虽都是攻守兼备的名将,却缺乏灵光一闪的创造力,使得曼联的中路进攻显得单一且容易被预判。中场缺乏灵动的组织者,令球队难以渗透对方禁区,一旦两个边路被掐死,常常在关键比赛中会陷入僵局。
这种过于依赖边路、缺乏中路变化的局限,让曼联在欧冠赛场屡次受挫。
虽然彼时的英国媒体和球迷对曼联的战绩颇为满意,但志在打造欧洲霸主的弗格森却开始未雨绸缪开始变革。他意识到战术革新的必要性,而当时在拉齐奥如日中天的贝隆,正是他心目中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
阿根廷人贝隆是那个时代最具天赋的组织者。他不仅能送出精准且致命的直塞球,还拥有远射破门的能力,甚至能通过角球直接破网,堪称全能的中场指挥官。
因此,在弗格森的强烈要求下,2001年夏窗,曼联利用拉齐奥的财务问题且不愿意把大将送给意甲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最终以创纪录的2800万英镑的高价签下了这位阿根廷巫师。弗格森的这笔巨额引援,既是对曼联战术不足的精准修补,也彰显了他不安现状的改革决心。
这里多说一句,2002年世界杯后曼联以3000万英镑的高价将费迪南德招至麾下,拿下这部后卫中的劳斯莱斯,也是弗爵爷战术改革的一个关键步骤,费迪南德有着远超当时后卫的脚下技术,有能力足够支持更多的战术。
02 身披红袍,开局高光
贝隆在梦剧场的开局堪称完美。
在训练场上,这位巫师凭借魔术般的表演迅速赢得了队友们的赞誉。甚至与贝隆争夺出场机会的巴特也毫不吝惜他对阿根廷人的赞美:“除了坎通纳之外,贝隆是我见过最好的球员。训练中我就能清晰感受到这一点,他能够展现出一些我从没见过的东西。”
事实上,贝隆的表现也配得上队友的赞许。在他加盟曼联的初期,阿根廷人便以主力身份参加了英超前八轮的比赛,肉眼可见地提升了球队进攻质量,巫师用他超级精准的外脚背直塞、精准的长传,助攻贝克汉姆、索尔斯克亚等队友进球,他的才华毋庸置疑,是顶级的中场大师。甚至还亲自打入了四粒进球,凭借这些亮眼的表现,他毫无悬念地当选了当月的英超最佳球员。
在欧冠赛场上,贝隆的表现同样不负众望。在小组赛的六场比赛中,这位阿根廷中场连续破门甚至让一众前锋都甘拜下风,帮助曼联在小组赛中一路高歌猛进。
在贝隆加盟的初期,所有的评价几乎都充满了赞美之词,鲜有任何关于适应问题的讨论,足以证明凭借他的技术能力完全可以适应英格兰足球。
03 水土不服,突如其来
当贝隆春风得意之时,意外不出意料地来了。
在经历了曼联主场1-2败给博尔顿一役之后,这一切都变了。英超霸主红魔忽然掉线,仿佛不会踢球了,在接下来的七场比赛之中,居然只拿下了可怜的一场,舆论一片哗然。
陷入低谷期曼联的最大问题其实就是,中场出现了混乱,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进攻。
按照弗格森的战术要求,曼联应该把球交给贝隆脚下,再由这位阿根廷巫师进行组织。然而,在经历了开局的绝对服从之后,曼联的功勋大将们开始不甘于给贝隆当绿叶,多少有些厌倦战术调整,在执行老爵爷的战术出现了走样,在球场上自行其是、一盘散沙。
一边是需要球在脚下才能发挥威力的贝隆,另一边则是有意无意恢复到传统打法的曼联其他球员。可想而知,曼联在进攻端究竟会是何等的混乱——自然而然的,背锅侠肯定是那个与全队格格不入的贝隆。
于是,关于贝隆“水土不服”的说法,也渐渐蔓延开来了。现在看来,所谓的“水土不服”其实就是人不服。
04 改革阻力,人之常情
其实曼联球员对改革出现抵触情绪也很正常。
从球员的角度来看,他们在一起踢球多年彼此之间已经非常默契,也习惯了十余年的传统踢法,关键是这套打法很管用,赢得过欧冠完全能称霸英伦。
尤其是,这次改革远没有到非改不可的地步,与现在球队长期疲软不同。突然间,熟悉的模式被改变,而这次调整的目的却是为了让一名外来球员居于核心地位,要求功勋旧臣全力辅助,显然难以让人完全接受。
多年后,加里-内维尔说出当时队友们的真实想法:“你签下一名新援,究竟是为了增强阵容厚度?还是要加剧队内竞争?他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是你总想着让他出场,把斯科尔斯的位置前移,这完全打乱了球队的原有比赛套路。”
而比贝隆晚一年入队的费迪南德也分析起过当时阿根廷人迷失的原因:“你们都知道贝隆在拉齐奥、帕尔马时是核心,整个比赛都要由他运转。但来到曼联,那是基恩的活。基恩总是从防守球员那里要球,传给中场和前锋,他在那个位置很有话语权。出于尊重,贝隆也只是让基恩做这工作吧。”
内维尔的态度代表了功勋旧臣的态度,而费迪南德的观察则更像第三方的观察。两相比较,当时以贝隆为核心的战术已经走到了功勋旧臣的对立面。
与其说是贝隆不够优秀,不如说是他的到来触及了球员们的既得利益,引发了集体抵制。战术变革本就伴随着阵痛,改变现有比赛套路更是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冲突。
当然其中也有贝隆自身弱点被放大的原因,英超当时还非常看重身体对抗,而贝隆的身体显然在猛将如云的英超非常吃亏,再加上当时大多数英超球队还都在踢442平行站位,对中场球员的攻守均衡更为看重,整体上没有实现大陆化、技术化,基恩、斯科尔斯这些攻守均衡、作风凶悍的球员显然更适合大环境。
归根结底,改革的阵痛不是人人都愿意承受的,特别是既得利益者。我们无法斥责他们目光短浅,毕竟不是人人都像弗格森那样高瞻远瞩,着眼眼前才是常态。
然而,正因如此,弗格森的伟大之处愈发凸显。即便已在英超赛场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地位,他依然不满足现状,始终追求战术上的革新,与欧洲大陆先进打法接轨。
05 曼联传统,铁腕改革
即使贝隆的尝试最终被认为“水土不服”,弗格森也未因此停下变革的步伐。他坚持调整球队战术,努力缩小与欧陆豪门的差距。
最终,弗格森在03年送走了贝克汉姆、04年送走了巴特、06年送走了基恩,也同时引进了C罗、鲁尼双子星构建起了新时代的曼联,彻底完成了改革,也在06-07赛季夺回了失去三年的英超桂冠,最终在08年初夏卢日尼基的雨夜中夺得了弗格森时代第二座欧冠奖杯,正是这一系列改革的回报。
弗格森高瞻远瞩、大刀阔斧的改革应该是曼联精神宝藏的一部分,现在的曼联深陷十余年的低谷期,改革的阻力远不如当年大,甚至改革已经成为曼联上下的共识,然而老爵爷这种未雨绸缪、杀伐果断的劲头并没有人能继承,现如今曼联又走到了改革的路口,希望“贝隆改革”的故事能让他们思之鉴之。